脊柱内窥镜手术系统招标参数,带★部分为必须满足的参数要求。
一、侧路内窥镜1支,参数要求:
1.1、视向角≥30°
1.2、视场角≤75°
1.3、外径<7.0mm
★1.4、工作通道直径≤3.7mm
1.5、工作长度>175mm
1.6、物镜尺寸≥2.0mm
1.7、内窥镜镜体插入部非椭圆形
二、后路内窥镜1支,参数要求:
2.1、视向角≥30°
2.2、视场角≤75°
2.3、工作长度165mm~175mm
2.4、工作通道直径≥4.7mm
2.5、外径<8.0mm
2.6、物镜尺寸≥2.0mm
三、大通道内窥镜1支,参数要求:
★3.1、视向角≤15°
3.2、视场角≥75°
3.3、工作通道直径≥6.0mm
3.4、外径≤10 mm
3.5、工作长度≤125mm
3.6、物镜尺寸≥2.8mm
四、侧路减压手术器械1套,参数要求:
4.1、扩张管1套,用于软组织扩张
4.2、调整套管1支,边缘具有贯通的偏心内切圆;内切圆直径≥4.2mm,长度≥185mm
4.3、工作套管1支,前端斜面,内径≥6.8mm,外径<8.0mm,长度>175mm
4.4、工作套管1支,前端为阶梯型斜面并带锯齿;内径≥8.0mm,外径<9.5mm,长度>160mm
4.5、细齿扩孔钻或环锯2支,长度>180mm,内径≥6.8mm
4.6、骨科通条或去骨椎1支,长度≤250mm
4.7、神经拉钩1支,直径≤2.7mm,长度>320mm
4.8、剥离子1支,直径≤2.5mm,长度>320mm
4.9、骨铲或骨凿1支,直径≤2.7mm,长度≥320mm
4.10、骨锤1把,工作端为可耐高温塑料
4.11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抓钳或髓核钳1把,直径≥3.5mm
4.12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抓钳或髓核钳1把,直径≤2.7mm
4.13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弧形抓钳或弧形髓核钳1把,直径≤2.7mm,钳口上翘角度≥30°
4.14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弹簧抓钳或蛇形钳1把,直径≤2.7mm,钳口上翘角度≥30°
4.15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咬切钳或篮钳1把,头端上翘≥15°,直径≤2.7mm
4.16、咬骨钳1把,直径≤3.5mm,长度≤320mm,钳口为40°,工作宽度≤1.5mm
4.17、咬骨钳1把,直径≤3.5mm,长度≤320mm,钳口为40°,工作宽度≥2.7mm
4.18、手柄1把,与咬骨钳配合使用
4.19、定位针和定位丝各1支
4.20、工作套管1支,前端斜面,内径>6.5mm,外径<8.0mm,长度>160mm
4.21、工作套管1支,前端斜面,内径>7.5mm,外径<9.5mm,长度<160mm
4.22、能归类放置全部器械的不锈钢灭菌托盘2个,独立放置内窥镜的灭菌盒1个
五、后路减压及融合手术器械1套,参数要求:
5.1、扩张管1套,用于软组织扩张
5.2、工作套管1支,前端斜面,内径≥7.9mm,外径<9.0mm,长度>165mm
5.3、工作套管1支,前端为阶梯斜面,内径≥9.0mm,外径<10.5mm,长度<155mm
5.4、细齿扩孔钻1支,内径≥7.5 mm,外径<9.0 mm,长度<175 mm
5.5、骨科通条或去骨椎1支,长度≤250mm
5.6、神经拉钩1支,直径≤2.7mm,长度>320mm
5.7、剥离子1支,直径≤2.5mm,长度>320mm
5.8、骨铲或骨凿1支,直径≤2.7mm,长度≥320mm
5.9、骨锤1把,工作端为可耐高温塑料
5.10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抓钳或髓核钳1把,直径≥3.5mm
5.11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抓钳或髓核钳1把,直径≤2.7mm
5.12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弧形抓钳或弧形髓核钳1把,直径≤2.7mm,钳口上翘角度≥30°5.13、 配合内窥镜使用的抓钳1把,直径≥3.5mm,钳口上翘角度≥30°,钳口总高度≥4.4mm
5.14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咬切钳或篮钳1把,头端上翘≥15°,直径≤2.7mm
5.15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抓钳或髓核钳1把,直径≥4.0mm
5.16、咬骨钳1把,直径≥3.5mm,长度≤320mm,钳口为40°,工作宽度≤1.5mm
5.17、咬骨钳1把,直径≥4.3mm,长度≤320mm,钳口为40°,工作宽度≥2.0mm
5.18、咬骨钳1把,直径≥4.3mm,长度≤320mm,钳口为40°,工作宽度≥4.0mm
5.19、可拆卸式咬骨鞘管手柄1把
5.20、18G穿刺针1支
5.21、半齿扩孔钻1支,内径≥7.5 mm,外径<9.0 mm,长度<175 mm
5.22、刮勺1把,前端弧形刮勺,刮勺总高度>4.5mm,直径≤3.5mm,长度>290mm
5.23、能归类放置全部器械的不锈钢灭菌托盘2个,独立放置内窥镜的灭菌盒1个
5.24、融合手术器械1套,需配置满足手术需求的可视化植骨床处理工具等。
六、大通道减压手术器械1套,参数要求:
6.1、扩张管1套,用于软组织扩张
6.2、工作套管1支,后端带把手,管道外壁为螺纹;内径>10.0 mm,外径≤13.5mm,长度<125mm
6.3、长开口带把手工作套管1支,内径>4.5mm,外径<6mm,长度>230mm
6.4、稳定套管1支,内径>4.5mm,外径<6.0mm,长度≤200mm
6.5、镜下扩孔钻1支,内径>4.5mm,外径<6.0mm,长度≥250mm
6.6、球形手柄1个,掌型、快装方式,能与镜下扩张钻配套使用
6.7、可拆卸式咬骨鞘管手柄2把
6.8、咬骨钳1把,直径≥5.5mm,工作长度≤250mm,钳口为40°,工作宽度≥3.0mm
6.9、咬骨钳1把,直径≥5.5mm,工作长度≤250mm,钳口为40°,工作宽度≤2.0mm
6.10、弧形咬骨钳1把,直径≤4.0mm,工作长度≤250mm,钳口为40°,前端弧形上翘
角度≥5°,工作宽度≤1.5mm
6.11、咬切钳1把,工作长度≤250mm,能插入内窥镜工作通道,在内镜直视下以过切方
式咬切韧带组织,工作端:外管直径≥5.5mm,内管直径≤4.5mm
6.12、骨科通条1支,外径≥4.5mm,长度≤320mm
6.13、神经拉钩1支,直径≤2.7mm
6.14、剥离子1支,直径≤2.5mm
6.15、骨铲1支,直径≤2.7mm
6.16、骨锤1把,工作端为可耐高温塑料
6.17、剥离子1支,长度>270mm,外径≤3.5mm
6.18、刮勺1支,直径≥4.5mm,长度<280mm,总高度>5.5mm
6.19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咬切钳或篮钳1把,头端弧形角度≥15°,直径≤3.0mm
6.20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抓钳或髓核钳1把,直径≥3.5mm,钳口上翘角度≥30°
6.21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抓钳或髓核钳1把,直径≤3.0mm,钳口上翘角度≥35°
6.22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抓钳或髓核钳1把,直径≥4.5mm
6.23、配合内窥镜使用的抓钳或髓核钳1把,直径≤3.0mm
6.24、18G穿刺针1支;配套的定位丝1支
6.25、能归类放置全部器械的消毒灭菌托盘2个,独立放置内窥镜的灭菌盒1个
七、高频 / 射频主机1套,参数要求:
7.1、工作频率≤1.71 MHz
7.2、双极输出功率:切割≥90W;凝血≥70W
7.3、脚踏开关操作
八、高清摄像系统1套,参数要求:
8.1、摄像主机与LED冷光源一体机设计
8.2、人机交互界面简洁直观,可轻松实现模式选择、白平衡、拍照、录像功能,以及图像的亮度、锐化、冻结、100%~200%图像放大、LED光照度等功能项调控
8.3、逐行扫描,视频输出格式:3840×2160像素,分辨力≥1500线;刷新频率不低于60帧
8.4、稳定清晰成像最小照度≤0.1Lux,
8.5、信噪比≥35db,实现高品质干净画质输出,无可见噪点和彩斑干扰
8.6、具备USB2.0和USB3.0接口,可使用U盘或移动硬盘全程录制超高清4K(3840x2160)视频以及4K静态图像抓拍,术中可实现一键切换拍照/录像功能
8.7、图像亮度智能调节:具备自动暗斑补偿和过饱和抑制(消除反光)算法功能,确保稳定的4K画质;当内镜位置变化时自动调节光亮度,保证图像整体效果不变
8.8、图像亮度控制≥5级;图像锐化控制≥6级
8.9、视频输出接口:2路HDMI2.0(4K超高清输出)
8.10、具备不少于5种可选手术模式,包括:脊柱内镜、关节镜、腹腔镜、泌尿镜、宫腔镜、神经内镜等,适用于普外科、骨科、妇科、神经外科等多临床科室
8.11、触控方式进行系统设置,屏幕尺寸≥7英寸
8.12、摄像头采用人体工学防误触设计,总重量≤350g,精巧轻便,降低术中使用疲劳强度8.13、摄像头按键可根据使用者习惯自定义功能,支持产品升级
8.14、防电击程度分类等级为BF型
8.15、LED冷光源,功率≥80W,使用寿命≥30000小时
8.16、冷光源色温≥5700K,显色指数≥0.9,红外截止性能≤3.5W/lm
8.17、光源亮度调节范围≥20级
8.18、主机支持一键休眠模式,可有效降低光源损耗
8.19、导光束:耐高温高压
8.20、4K超高清医用显示器,采用全贴面技术,防眩光屏幕,分辨率达到3840×2160,支持DVI/VGA/HDMI/DP等多种输入接口
九、手术动力系统1套,参数要求
9.1、主机具备正转、反转、往复转模式
9.2、手柄可控制旋转方式
9.3、手柄具有自动抽吸功能,吸引通道在负压状态下,吸引量不小于400mL/min
9.4、主机具有过载保护功能